管理倉庫,說簡單也簡單,說復雜那是真復雜!倉庫類型、貨品數量、業務模式、客戶需求、工作量大小...每一個因素都可能讓你焦頭爛額。
今天,天馬云倉就結合多年實戰經驗,梳理出25條倉庫高效運轉的黃金法則。對照看看,你的倉庫做到了幾條?
(圖源:@倉庫社區)
01 / 倉庫的 “家底”,你摸清了嗎?
1.倉庫地圖在心中:你的倉庫有多大?總可用面積有多大?用了多少?還剩多少空地能周轉?
2.庫位如數家珍:倉庫里有多少種庫位?重型貨架、輕型貨架、地堆區各有多少,能存多少貨?
3.區域規劃門兒清:不同作業區、存儲區每天進出多少貨?剩余量是多少?
4.空間利用率優化:有沒有辦法讓倉庫塞下更多貨?熱門貨(A類)、一般貨(B類)、滯銷貨(C類)是不是分開放、科學放?
02 / 你的貨“看得見、管得住”嗎?
5. 庫存大盤點:能不能清清楚楚知道每個庫位上有多少整托、多少整箱、多少零散件?
6. SKU心中有譜:每個客戶、每個區域到底存了多少種不同的貨(SKU)?
7. 進出流水賬:每天收了多少新貨進來?又發走了多少貨?具體到票數、件數、重量、體積...這些數字都能脫口而出嗎?
8. 貨物“冷熱度”:倉庫里哪些貨賣得飛快,哪些走得慢?放的位置是不是最合理?
9. 效期盯得緊:有保質期的貨,還剩多久過期?不同效期的有沒有區分標記?
10. 先進先出有保障:新老批次混放,怎么確保先入庫的先發走?任何人進庫能一眼分清“輩分”嗎?
11. 庫存準確率是底線:系統數和實物數對得上嗎?就算有差異,能不能快速找到原因?
12. 庫位精準是王道:是不是每件貨都有固定、準確的庫位?庫位準確率能逼近100%嗎?
03 / 日常工作的 “坑”,你避開了嗎?
13. 作業進度全透明:每一票進來的貨,現在卡在哪個環節(驗收?上架?)?每一票要發的貨,又卡在哪(揀貨?打包?稱重?)?積壓了多少沒處理?
14. 揀貨又快又準:有沒有高效方法(比如波次、路徑優化)讓揀貨員少跑路?有沒有招數(如燈光揀選、復核機制)保證拿的貨100%正確?
15. 一位多貨不抓瞎:一個庫位放了多種貨?揀貨時怎么確保不拿錯?
16. 打包安全又省料:打包耗材(紙箱、膠帶、填充物)用多少心里有數嗎?會不會買多浪費,或者臨時不夠用?
17. 資源需求能預測:否預測到貨量、發貨量,以及預測會用到多少場地,消耗多少時間和物料?
18. 設備工具用得溜:叉車、PDA...每天哪些設備在用?狀態好不好?會不會影響效率?
04 / 你的倉庫有“服務意識”嗎?
19. 標識系統全覆蓋:倉庫的每個區域、每類貨物都有清晰標識嗎?編號規則是不是貫穿整個作業流程?
20. 可視化是習慣:倉庫關鍵數據(效率、準確率、庫存)有沒有用圖表、看板展示出來?
21. 自動化思維在線:有沒有琢磨著用技術(系統、設備)替代重復手工勞動?讓倉庫更“聰明”一點?
22. 服務導向記心間:倉庫存在的意義,是不是時刻想著服務好銷售、服務好門店、服務好最終客戶、服務好公司大局?
23. 知道差距在哪:上面這些條,如果現在做不到,清不清楚問題出在哪?是不知道方法?還是缺工具、缺系統、缺條件?
24. 持續改進有行動:有沒有一直在想辦法,朝著更高效、更準確、更省成本的方向努力?
25. 價值驅動不止步:是不是始終想著,怎么讓貨物在自己的管理下流轉得更快、更順、損耗更小,真正體現倉庫的價值?